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垃圾焚烧被多次提及 严打“COD去除剂”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就众多环境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笔者发现,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垃圾焚烧被多次提及,而污水处理“COD去除剂”也被记者问到。环卫科技网特将与环卫领域相关联的部分问答摘录如下,供各位读者参考借鉴。
曹立平在回答人民网记者关于“生态环境执法发挥了哪些作用?取得哪些成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执法将如何发力?”的问题时说,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推动556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1302家垃圾焚烧炉完成“装、树、联”,全行业实现基本稳定达标排放。开展“洋垃圾”专项行动,检查企业2396家,推动企业违法率和废物进口量持续“双降”,成为实现全国固体废物零进口的关键一招”。
生态环境部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按照“五个精准”的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继续保持严的主基调,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久久为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曹立平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助力非现场执法,这方面未来还有哪些计划?”的问题时说,“‘十三五’时期,通过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手段,非现场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提高监管效能方面,出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等文件,垃圾焚烧发电成为首个实现在线实时管控的行业,可以对排放情况一天24小时全面监控,成为探索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成功实践。2020年以来,行业污染物日均值达标率及炉温达标率均稳定在99%以上,率先实现了全行业基本稳定达标排放”。
在环境执法手段上,曹立平说“要推行全流程信息化。统筹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推进移动执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处罚、环境信用以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共享互通,将现场执法和处理处罚的全过程纳入系统留痕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环境违法问题。2022年底前,力争实现全国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全覆盖、全使用、全联网,推动规范执法智慧监督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他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执法举例说,“现在通过监管平台,对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工况数据和排放数据进行分析,能及时发现数据逻辑的问题线索,然后到现场进行检查,提高了执法效率”。
曹立平在回答南方都市报记者关于“此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全国首例污水处理厂使用COD改善水质监测的案例,……这种方法的专业性和隐蔽性很强,基层执法人员很难在执法上发现,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看待这种造假手段,后续是否会进一步跟进处置”的问题时回应称,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水质监测数据是近年来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会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现场检查,采取随机检查、暗查暗访方式,发现神木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处理污水(环卫科技网注:涉事单位为陕西环保集团)。通过实验和法律研判,发现该物质没有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只是干扰和影响了在线监测过程。随后,生态环境部督促地方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向全国公开通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加大类似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曹立平表示,对于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现场勘查、水质监测、物料衡算、资金往来、运营记录等查找发现蛛丝马迹,切实提升执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对于类似数据造假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慑。
曹立平说,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共同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